上半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工作成绩亮眼、备受瞩目,年度投资计划达112亿元,位居全省第二;省交通厅通报我市上半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8.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占年度目标的52.1%,实现“双过半”;投资额同比增长63.1%,创历史新高。5月28-29日,我局作为全省唯一地市邀请代表、郎溪县政府作为全省唯一县级路长单位代表参加了全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5月,我局获评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单位。总体来说,实现了一体发展“争先进位”、融合发展“强产兴业”、创新发展“亮点纷呈”、绿色发展“多措并举”、数字发展“与时俱进”,具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敢拼敢抢,项目建设提速攻坚
聚焦“高速建设攻坚年”,坚持高速公路“一周三会”等高频调度机制,全力推进设施互联。一是高速公路动能足。实施高速公路“7+1+3”工程,7个在建高速项目中,宣泾一期、宣广改扩建正开展规模化施工、力争年底通车;宣泾二期、宁旌高速等5个续建项目加快施工。1个新开工项目,即杭合高速一期正开展特许经营方案和用地预审报批;3个高速前期项目,即绩旌、宁泾、杭合二期正开展路线方案研究。二是普通公路效能高。实施国省干线“10+5+5”工程。其中G318山关至郎溪段等10个新改建项目正开展规模化施工;5个新开工项目中,S346荆州至伏岭段等2个项目已完成工程招标,G233广溧路邱村至广德段等3个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5个美丽公路项目中,正开展前期工作1个、开工2个、完工2个。三是农村公路潜能大。农村公路4类工程成效显著,完成提质改造工程91公里、危桥改造开工18座、安防工程118公里、养护工程108公里。
(二)敢闯敢试,运输产业提质扩量
聚焦“运输产业提质年”,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向运输产业转变,推动运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产业经济出招。印发运输产业提质年、水运发展突破年工作要点,明确“7766”运输产业目标、“1515”运输经济目标。出台道路运输产业和水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我市运输产业提质增效。二是货运平台出彩。新增2家网络道路货运企业,服务货车司机8.11万余人,上半年完成运单105万单,运费总额达22.3亿元。引进全省首个水路货运平台,为水运企业、船舶船东提供一站式服务,上半年完成船舶认证2万余艘、企业认证142家,订单总量1.34万单、总金额达4亿元,实现营收1.7亿元、纳税1347万元。三是海铁联运出圈。推进宣城国际陆港第三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先后开通宣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和中欧班列支线,自开通以来累计到发集装箱4.6万标箱,服务周边企业220余家,节约物流成本3000余万元。
(三)敢破敢立,运输服务提优便民
聚焦“人享其行”,贯彻交通惠民、交通利民发展理念,全面交通运输为民服务水平。一是深化城市公交改革。推动市交投汽运公司正式接管市区城市公交,每日运营车辆145台、日均发班约1800次,日上线车辆和发班次数较接管前分别增长3.5%、2.8%。城际公交运营高效,宣城至郎溪、宁国、泾县客运班线日发216班,流量达68.6万人次。二是优化春运服务举措。深入开展“接您回家”服务活动,安排包车108趟次,接送返乡人员6813人;主动对接高校,发送学生返乡包车156趟次,运送大学生7000余人次。三是实化出租行业整治。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服务质量整治规范提升,通过强化线上线下、明查暗访、处罚计分、教育培训、通报曝光措施,实现出租汽车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四)敢想敢干,绿色转型提档升级
聚焦“水运发展突破年”,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交通运输全面绿色转型。一是水运能力显著提升。上半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59万吨、同比增长16.5%,水阳江船闸过闸量达598万吨、减免过闸费43万元。指导定埠港开通三条集装箱航线,经芜湖港、镇江港、郑蒲港可达江苏太仓港、宁波舟山港、上海洋山港,服务周边企业100余家,累计到发集装箱5336标箱,货运效率较铁路运输平均提升33%。二是运输装备更新提效。开通旌德-杭州等3条绿色货运线路,组建新能源重卡零碳车队,投入40台纯电动货车,降低能耗90%以上。新增新能源船舶6艘,新增新能源公交占比达100%,新开通省际毗邻公交1条,累计达19条,开通数量及开行里程均位居全省第一。新建岸电设施37套,基本实现“一泊位一岸电”。完成600总吨以上船舶受电设施改造447艘。启动船舶通检互认,完成首艘异地船舶检验。三是绿色发展全面提速。3个绿色低碳强国试点项目通过省级专家评审、2个运输设施零碳试点完成部级专家评估。推动全国首艘3000吨级“油改电”普货船舶吉水试航,单次航程平均减排CO2达1.67吨。完成全省首个库区旅游航道规划编制,建成全省首条青龙湾“美丽航道”。建成2个省级乡镇综合服务站(年内完成7个),新增客货邮合作线路15条,累计开通58条,“快递坐公交”月均10万余件。
(五)敢作敢为,行业治理提效赋能
聚焦体制机制一体化,推动创新、安全、执法政策协同,加快行业治理高质量发展。一是行业发展数字化。完成8个国省干线交调站点和2个治超卡点升级改造,建成农村公路智能化管养平台,完成水阳江船闸智能升级及PLC远程控制系统建设。科技质监平台初步搭建,从业资格考试系统建成联网。在全省首次实现“无人摊压”技术规模化应用,施工效率提高约50%,节约人工成本约80%、油料成本约10%。二是安全管控常态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顶格部署推进,先后召开调度会4次,研究部署30余项工作。利用安全检查APP开展检查4000余次,检查项达6万余项,发现并整改问题3700余个。做好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处置,保障路网安全畅通。推进重大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投入6787人次,排查规模4万余公里。三是涉企执法规范化。承办长三角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发事件联合处置应急演练座谈会。规范涉企执法检查和指导服务,严格事中事后监管检查,统筹涉企执法检查任务。将港口码头纳入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效减少上门检查频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审批及施工方面。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就预审程序及相关报批材料多次进行调整,同时各审查因素间存在交叉掣肘,无法并联推进,导致组卷耗时较多,前期工作有所滞后,制约了项目的有效推进。
(二)服务及设施方面。三种功能以上的乡镇综合服务站覆盖率低(目前22个,占比30%);依托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等建设的新能源充电设施建设缓慢。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按期完成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任务超过2021-2023年度任务总和,辖区内仅有2家船厂,难以满足老旧船舶拆解进度要求。
(三)客货邮融合方面。目前,我市客货邮线路总数已达58条,提前完成既定的年度目标任务(52条),但部分县市客货邮线路数量较少,如宁国市只有4条、绩溪县只有3条,与《宣城市推进农村地区客货邮融合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的目标(7条)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半年,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要进一步准确把握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定位,聚力开展“三年两提升”【实施高速建设攻坚年、运输产业提质年、水运发展突破年,实现服务水平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加快建设“一体、融合、创新、绿色、数字”的长三角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高强度攻坚交通项目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高速公路。紧盯高速公路建设堵点问题,优化施工组织,强化要素保障,合力突破项目审批、土地等难点问题,加快推进长高、泾青、宁旌等7个高速公路续建项目建设,确保宣泾一期建成通车,宣广高速具备“八车道”通行条件,加快推进宁泾、绩旌高速前期工作,力争杭合高速一期开工建设。二是持续推动国省干线。实施10个国省道续建项目、开工4个国省道改建项目,一级公路续建74公里、新开工17公里;二级公路续建51公里、新开工28公里;美丽公路建设200公里。三是提速建设农村公路。实施和推进项目2600个以上,完成提质改造435公里、危桥改造20座、生防953公里、养护工程744公里。
(二)高标准推动运输产业发展
一是夯实产业基础。指导广德、宁国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乡镇综合服务站,推进全市新增6条客货邮线路。二是做强产业主体。培育2家网络货运龙头企业,整合运力突破5万辆。鼓励支持2家水运平台企业健康发展,实现营收10亿元。指导广德市稳定发展2条物流专线。三是树立产业标杆。积极指导符合条件的县市申报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等创建工作,积极推进CCA宣城海铁联运新模式,落实集装箱运输车辆ETC通行费减半政策,实现集装箱运输量达3.3万标箱以上。
(三)高效能发挥水运发展优势
一是推进航道畅联快通。推进水阳江高淳段航道整治项目前期工作。完善航道养护管理制度,加强航道日常巡查,推进芜申运河航道养护项目。二是推进港口能级提升。积极推进月生码头、姚湾码头工程、定埠综合码头二期建设,力争到2025年千吨级泊位数达到37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3300万吨。三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完成397艘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启动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推进船舶“油改电”、近零碳码头等绿色低碳示范项目,优化船舶结构,推进绿色转型。
(四)高要求落实交通服务为民
一是推进公共交通品牌创建。深化“我的车 放心坐”公共交通品牌创建,推进改革工作进展,探索形成体系完备、行之有效、示范典型的“宣城标准”。二是推进城市公交系统优化。对公交线网进行系统优化调整,着力解决线网重叠、覆盖率不足以及线路车辆配备不合理等问题。督促做好车辆更新、电池更换工作,提升公交基础保障水平。三是推进政务服务便民。持续提高跨省通办工作质效,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重大事项证前指导工作,提供特殊群体帮办代办服务。
(五)高水平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一是提素质、强监督。组织开展执法业务培训,全面适应法律法规和执法环境变化。强化源头监管,加强市县一体协同监管,提升执法监管效能。二是高标准、共联动。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行业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深化“一车多方”联动机制,加强联合通报、联合监测、联合研判、统一调度、联合执法功能。三是接平台、联数据。进一步加快交通政务信息系统整合迁移至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依托市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枢纽,构建市县一体交通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