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地跨安徽、浙江两省,安徽省境内流域面积6736.8平方千米,其中宣城市绩溪县880.7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新安江流域总面积的13.07%。多年来,绩溪县高度重视合作区建设工作,多部门多领域联动,助推形成新安江建设“绩溪经验”。
一是护好源头活水。绩溪县新安江源头国控新管及青弋江源头国控柏山2个国控断面出境水质达Ⅱ类水标准,水质优良率100%,2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先后创成省级幸福河湖示范段4条,与黄山歙县共建华源河首条跨市界省级幸福河湖。全县75个中心村农村污水处理100%全覆盖,常住人口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达87.3%。小水电站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及绿色示范电站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在运行电站已有16座通过市级验收。
二是推动项目建设。用好生态补偿资金,2021年-2024年,绩溪县共获得生态补偿资金1.9亿元,先后实施生态环保类项目共计35个。强化项目资金争取,登源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练江扬之河干流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王家源水库项目等3个国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产生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总投资27.49亿元的新安江生态环境EOD项目一期融资可研编制基本完成,镇头国有林场运用宣城市碳票管理办法共开发林业碳汇7.7万吨。
三是强化区域合作。2021年以来,绩溪县聚焦产业互融、交通互联、生态共保、服务共享、应急合作、平安边界打造等领域,与杭州市有关部门签署系列协议10余项。跨省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以来,浙大一院累计派驻1122人次专家赴县医院开展驻点诊疗,完成门诊16162人次、手术3324台,并选派121名业务骨干赴浙大一院进修深造。借力“绩溪医保杭州服务e站”,为旅杭参保群体办理医保服务事项97件,微信推送医保政策112次。
四是突出特色亮点。积极组织申报生态综合补偿重点区域,编制完成《绩溪县生态综合补偿实施方案》,已由省发改委上报至国家发改委。探索开展跨区域小流域生态补偿工作,自《石门潭水库库区环境治理协议》协议签订以来,临安区岛石镇共计拨付荆州乡生态补偿资金85万元,石门潭水库水质由2019年的Ⅱ类水提升至Ⅰ类水,该做法成功纳入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第三批)。
下一步,绩溪县将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充分发挥重点生态功能区作用,细化落实2025年度“浙皖合作十件事”,持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路径,力争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形成更具显视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