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要转载 > 国务院

地方两会观察|聚焦三大重点 多地绘就2025年新质生产力发展图谱

发布时间:2025-01-22 14:53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地方两会近期紧锣密鼓召开。记者注意到,各地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培育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绘就2025年产业发展图谱,着力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月20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安徽在部署2025年主要目标任务时提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并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江苏在部署2025年工作重点时明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提出“持续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等具体要求。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明确研发经费支出指标,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提出一系列举措。

例如,上海提出,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5%左右,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山西提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30项省科技重大专项和150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3%。吉林明确,紧扣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加大投入推进攻坚专项,早日形成标志性成果。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表示,不少地方将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作为重要指标,有助于各行各业深挖科技创新潜力,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各地因地制宜,明确培育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并提出制度、人才等方面保障措施。

北京提出,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加快6G实验室和6G创新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江西将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开展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吉林将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

“展望2025年,各地未来产业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场景示范、行业应用及集群打造等工作将持续推进,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原子级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有望加速形成一批标志性技术、场景、产品、企业和园区,地方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将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以‘集群模式’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副所长李艺铭说。

赵刚认为,未来产业前期投入大,对技术、人才和产业配套要求高,需要在建立前沿科技创新产业化机制、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未来产业的企业和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

各地在培育新动能的同时,也着力更新旧动能,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其中,山西2025年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搭建跨行业综合性数字化赋能平台,新创建智能工厂30户。广东计划2025年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认为,数字化带来的制造变革、研发变革、组织变革,有助于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