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这个App抢了一单,运了1000多吨钢材,太方便了!”安徽省宣城市“远洋1558”轮船主胡凌云注册不到10分钟,就收获了“大单”
去年,宣城上线了全省首个水路货运网络平台“宣城船邦网络水运平台”将“航运+科技+数字金融”融为一体,让全市乃至全国的船主实现约船约货一个App搞定。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注册认证货主企业203家,订单数量达到2.9万单,订单总金额超过9.26亿元。
宣城虽然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却没有沿江沿海的地理优势。近年来,宣城在航道升级、低碳发展、服务转型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以“小切口”助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2023年,宣城港口吞吐量达1382万吨,同比增长49.7%,实现5年翻两番,增幅位列全省第一;货运量达到1.67亿吨,位居全省第二。
“T”字形航道主骨架基本形成
登高远望,粼粼波光在水阳江上跳跃成调皮的五线谱,不往来船只仿佛在谱写动人的乐曲。
水阳江航道全长43.9公里,起于宣城海棠湾,经苏皖两省,在江苏西陡门接芜申运河。水阳江航道是安徽省“二十线”航道之一,近年来按照三级水深、四级断面航道标准整治,去年升级为国家干线航道。芜申运河宣城段航道养护被列入2024年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养护项目库。目前,宣城北通长江、东入太湖、直达苏沪的高等级航道里程达60公里,至上海航线缩短运距100多公里,“T”字形航道主骨架基本形成。
今年,宣城成立航运企业6家,累计新增货船23艘;载重3000吨及以上船舶324艘,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为加快淘汰老旧落后运力,宣城计划拆解船舶34艘、新建船舶55艘,其中新能源船舶15艘。
加快内河船产研学全链条绿色发展
在芜申运河旁的汇金物流码头,一排船舶充电桩整齐排列。不远处的水面上,货船“川川长江001”轮正在停泊靠岸。登上货船,船舱内空调、电风扇等设备应俱全。“在航行线路沿途,我们布置了多个充电桩,每个充电特意布设了多个快充口。停靠的间歇,几个小时就能充好电。”川川船舶工程(宣城)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权林介绍,该船是全国内河现有的首艘3000吨级“油改电”普通货船。
近年来,宣城支持企业申报国家专利,开展新能源船舶技术和服务研究,并以水运院士工作站设立为契机,加快推进内河船舶产研学全链条绿色发展,扩大新能源技术在设备更新上的运用。广利川和汇金物流码头开展“近零碳”码头试点创建,实现了绿色能源自给自足。
为有效降低空载率、提升运输效率,宣城吸引现代物流企业入驻长三角(宣城)水运产业服务中心运营发展。截至目前,中心已入驻苏州正沧等水运物流企业12家,实现营收1.15亿元。除此之外,宣城支持船邦网络货运平台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实施水路运输电子证照,设立郎溪船检工作站开展船舶现场检验,通过高效服务让船舶降低了运营成本,船主船员得到了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