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环绕万户间”……泾县,位于安徽东南,是闻名遐迩的宣纸之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目骋怀,在这幅“宣纸上的山水画卷”留下优美诗篇。
行走泾县,不止有山水画卷,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持续升温。如今,泾县正下好交旅融合这盘大棋,擘画“诗和远方”新图景。
8月15日,“第七届旅游交通大会”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会上对“2024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进行发布并颁奖。泾县“红色之旅”-茂林濂长路美丽公路(以下简称濂长路)入选,这也是泾县连续3年入选此榜单,2022年、2023年入选的公路是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与“皖南川藏线”-S345上漕至板桥美丽公路。
濓长路,起点位于溪口大桥,往南经溪口村至茂林镇区,随后向东途径奎峰、南容、高湖至濂长村。路线全长14.819公里,路基宽8.5米,沥青砼路面宽7.5米。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实施。该道路已列入《泾县美丽公路规划》户外运动廊道和《泾县全域旅游规划》红色旅游廊道。
近年来,泾县依托优越的红色资源,实施红色旅游项目17个、总投资约46.70亿元,打造全国知名党性教育示范基地。云岭镇、茂林镇入选全省首批红色旅游小镇,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入选长三角党性教育基地。
2021年,随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泾县红色旅游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红色景点成为人们重温激情岁月、感怀时代变迁的体验地,成为人们聆听红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
与此同时,泾县不断完善的路网结构为人们探寻红色热土提供了重要支撑,我们不妨沿着这条公路,追寻历史足迹,致敬英雄模范,传承红色血脉。
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茂林作为主要激战地,经历了炮火的洗礼,见证了战争的硝烟。项英、周子昆殉难处蜜蜂洞位于泾县茂林镇濂长村赤坑山。因其山顶圆形石峰被当地人称为“蜜蜂桶”。桶底端一洞中开,为天然原始岩洞,称之为“蜜蜂洞”。洞口高1.8米,洞宽2米,深4米。蜜蜂洞险峻、隐蔽、攀登艰难。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政委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在此洞中隐蔽月余,住在岔坑口的山民姜德贵,每隔一天送去干粮咸菜,并在家门口晾晒红、白不同颜色的衣服报告国民党是否进山“清剿”。姜家的住屋被敌人烧毁三次,但他依然在坑口搭草棚居住。1941年3月14日,项英、周子昆二人惨遭叛徒刘厚总杀害,烈士遗骸被掩埋在距蜜蜂洞不远的石壁下,1952年移葬南京雨花台。
从吴氏大宗祠的告别大会,袁国平慷慨演讲,到蜜蜂洞的沉痛悲歌。丕岭枪声突起,反动派用心险恶,高坦突围未成,新四军步步危机。东流山英勇激战,石井坑战火纷飞。叶挺谈判时被扣,任光受伤后牺牲。千古奇冤、江南一叶。战争虽已远去,记忆却不会模糊。当年皖南事变主战场,如今已成为众多游客凭吊先烈,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并将和县内其他红色景点互动,联手打造“中国新四军革命纪念第一圣地”。
曾读过这样的诗句:“时间的存在是为了成就一部壮美之书。”在安徽泾县这座小城,岁月已经凝聚成一本泼墨于山水间的大书。一次不经意的漫步,一次平常的偶遇,那些记载着鲜红历史的书页就会灿然呈现在你眼前。
濓长路,作为泾县精心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项目前期谋划到后期建设均充分考虑挖掘沿线红色旅游资源,坚持彰显红色、体现古色、融入绿色、增添暖色,并结合茂林传统古村落资源优势,发展写生产业,构建古镇和生态2条16个写生点,不断增添发展活力。开发茂林镇智慧旅游地图,包含镇域28个景区和景点,游客只需扫描“茂林镇智慧地图”微信小程序二维码,就可以实现自助式导游,不断扩大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知晓率,为游客提供便捷引导。
聚焦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多措并举推动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传统古村落、红色历史、非遗人文、美食等文化,结合传统民俗、民族节庆活动等资源,在实现产业化转化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目前已成功认定市级非遗“奎峰板龙”“茂林筵席十二碗”“皖南糕点制作技艺”项目3个,茂林蹄髈、茂林糊粉等美食入选“十二道泾味”。凤村、高湖、南容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23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农事节暨“谷德茂林”推介会,销售农产品30余类,销售额80余万元。
沿线特色民宿与农家乐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新增了三分之一的民宿和农家乐,目前沿线特色民宿与农家乐总数已超过200余家。此外,沿线皖南大峡谷漂流项目也取得了显著成果,每年吸引超过5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漂流,为周边地区带来了超过1200万元的经济收入。这些显著成绩的取得,为茂林镇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泾县,徽韵乡村,各美其美。泾县,山水诗画,美美与共。小小泾县,让人惊喜,更令人惊羡。我们在此向广大游客发出盛情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