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路兼具公路的通达性和旅游的游览性,有助于推进交通运输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宣城市公路总里程近1.7万公里,近年来宣城交通致力于实现路线变游径,立体交通网向全域旅游网转变。通过大力推进美丽公路、美丽驿站、美丽节点的建设实施,打造了超600公里的特色精品线路,有效带动了沿线产业、旅游、文化等融合发展,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改善周边群众生活水平。
“公路+旅游”。抢抓“皖南川藏线”爆火线上热度,加大沿线基础设施投入,累计投入近10亿元,提升完善沿途停车场、观景台、休闲驿站等各类设施,共打造37个交旅融合项目、11处服务站、42处停车点等,形成了“一环一轴两翼九支线”的旅游线路体系,有效串联了12个4A景区、13个3A景区、1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沿线催生了20余个观景节点,先后荣获“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春节黄金周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中国最美网红打卡地”等多项荣誉称号,成功入选首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其中泾县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改建工程、S345上漕至板桥美丽公路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
“公路+文体”。泾县溪桃路以“十里桃花美丽公路”为主题,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提升打造公路主体、便民服务、文化公路工程等建设,围绕桃花潭引出“汪伦好客、十里桃花、李白诗歌、古岸踏歌”等主要元素,打造以生态复古、徽风皖韵风格的旅游公路成功入选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绩溪县立足“皖浙天路”品牌,总投资超2亿元实施美丽公路建设,串联了上庄、仁里、龙川等几十处名人故里,成为长三角地区骑行、徒步的热门线路,多次举办骑行赛事,成为航拍中国推荐精品线路。
“公路+生态”。郎溪县新和绿道贯穿万亩茶园,穿越全国最大的扬子鳄野外放归区,最终到达声名鹊起的千亩樱花基地,先后投入超5000万元,做好路茶相融、路林相融、路居相融、路田相融,打造集山水观光、民俗体验、农事采摘、休闲养生为一体的浪漫旅游目的地,增设了4处公交站、2处公路驿站,“樱茶而美”“忆水恋花”景观节点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新和绿道建成后,成功入选“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称号,带动新和村入选《首批全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
“公路+直播”。“广德竹乡画廊”已建成旅游公路超200公里,沿线建成旅游集散中心3个,公路驿站20余处,观景台50余处,停车场100余个,旅游精神堡垒2处,基本形成主线成环,支线连景,慢行串村的风景道路网体系。开通了旅游公交一号专线连接4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串联笄山竹海、云景牛山等2个3A级景区,东湖潋滟等10余处景点和高峰村等省级美丽乡村点,创新打造颂祥村共富广场等电商直播驿站2处,成功入选全国首届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案例、安徽省第二批旅游风景道、2024年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等称号。
“公路+产业”。泾县率先将文房四宝元素植入美丽公路建设,打造首批“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小岭路名片,成功串联6个“中国淘宝村”,形成以文房四宝销售为主体的电商产业集群,现有电商主体400多家,年网销额超10亿元;S206水丁路盘活沿线既有道班、国有林场房屋等闲置资产,打造“鼓楼铺”等精品驿站,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实现收益;皖南地区首家野生动物园落户于“皖南川藏线”入口附近,创新解决国有林场改革后可持续发展难题,预计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
(一审:陈 锋)
(二审:饶培慧)
(三审:何 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