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当是戏水、漂流的好时光。在泾县蔡村镇,戏水、漂流的欢笑声,农家乐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夜晚烧烤炒菜冒出的滋滋声、游客与乐队的合唱声、璀璨烟花的绽放声、车水马龙的吵闹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个个烟火气的夜晚。欢声笑语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以前这条路只有4米宽,一到旅游旺季,堵车都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自从县交通局把这条路拓宽改造后,现在好了,出行、采购不堵车,饭店生意越来越好,特别是今年的暑假,我们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3到5万。”位于月亮湾景区月亮小镇农家乐老板娘胡玲玲笑着对记者说起生活的变化。
古有修桥铺路行善积德之誉,现有要想富先修路之说。如今的泾县交通,经过几代交通人的不懈努力,公路四通八达,泾县交通人将“修建一条廊道,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全过程。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四好农村路”连接着美丽城乡,托起了新时代泾县人的梦想。
示范创建建设幸福路
近年来,安徽省泾县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外强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内促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狠抓运输服务品质改善,有力推动了全县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持续协调发展,为服务好交通强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泾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交通支撑。
2018年,泾县县委、县政府围绕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风情,开全省之先河,率先实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泾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019年,泾县小岭路获“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荣誉称号;2020年,泾县被列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全省仅三地,全市唯一;2021年,溪桃路获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路”荣誉称号;全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被评为全市第一;2022年,洗马桥-爱民美丽公路获“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
2021年,泾县政府印发了《进一步深化公路路长制工作实施意见》、《泾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为了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配套出台了《泾县公路管理养护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为期一年(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的公路管理养护提升年活动。高质量完成了1785.979公里公路的养护任务,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色不减。
交旅融合雕琢创新路
交旅融合典范之路-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为例,随着“皖南川藏线”、月亮湾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原来公路已经满足不了群众的出行及生活生产需求。虽然有很多制约因素,但泾县县委、县政府奋发有为,勇于担当,让泾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展现给更多游客,自筹资金对洗马桥至爱民公路(美丽公路)进行改建,这条长25公里,投资3.75亿元的美丽公路,连通虎跳峡、龙映山、月亮湾、水上乐园、赵村里等多家景区,一段“江南美丽公路”,在满翠青山上曲折蜿蜒,推动沿线乡村、景区、产业串珠成链、聚合发展。
依托沿线生态自然资源,共设置景观节点40余处,停车位2000余个,景观护栏8000余米,诠释泾县美丽公路的品牌形象。2022年,洗马桥至爱民美丽公路实施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民宿和农家乐需求暴涨。高峰时期单日车流量达两万辆,沿路农家乐半年内增加40余家,目前已发展至500余家,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人员达4000余人。
新引进泾县皖南山水文化名镇项目、赵村集成改革示范区项目、月亮湾滑翔伞基地、泾县狮子山户外主题乐园等15 个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构建皖南院子、星空民宿、高空滑翔、农耕体验等旅游新业态,带动了 300 余名本地村民(包括原贫困户 40 余人)就业。仅2022年7月,月亮湾漂流及水上乐园景区接待游客12.1万人,水墨汀溪景区接待游客4.26万人。引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
“目前,泾县农村公路通畅率、通达率达100%,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管养日常化、规范化,农村公路全部实现了'更畅通、更安全、更舒适、更美丽、更富民'的目标,盘活了乡村经济、方便了村民生活,助力乡村振兴步入'快车道'。”泾县交运局副局长陈伟介绍。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泾县的农村公路建设注重精品意识,凭借山区优美的自然环境特点,路景完美结合,一路一风景,打造了多条精品农村公路,勾画出一幅幅宣纸上的山水画卷。
“ 这一路真是美景相伴,畅享自在悠游呀”。7月1日,前来泾县考察调研“四好农村路”建设经验的溧阳县考察团成员吕俊峰说道。
宣纸文化铺就致富路
将修建一条廊道,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融入“四好农村路”建设全过程。“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之称的小岭路,是2006年丁家桥镇小岭村老百姓通过集资、捐赠、投工投劳等方式建成的水泥路。小岭路也成为全县第一批、丁家桥镇第一条“村村通”工程水泥路。近年来,泾县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对小岭路进行提档升级,不盲目追求“宽、平、直”,将乡村公路景观资源合理搭配,让人们走在乡村路上,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泾县的第一张宣纸诞生在小岭村。小岭路贯穿全村,是连接小岭与外界的重要通道,也是向国内外传播宣纸文化、输出宣纸产品的“宣纸之路”。
公路改造后销售额大增,现在制作纸帘每年收入突破10万元,前来参观的游客达2万人。全镇拥有300多家宣纸书画纸企业,宣纸和书画纸产业成为当地主导产业,年销售额高达上亿元。电子商务及周边相关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为电商提供加工产品的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他们的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如今的小岭村研学基地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
千古绝唱成就诗意路
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一篙新绿,微波涟漪,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桃花潭镇与太平湖一衣带水、紧密相连,镇内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桃花潭镇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年间就已形成集镇雏形,因诗仙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
溪桃路是指引游客深入了解桃花潭的重要通道。沿途有桃花潭旅游景区、绿林谷景区等景色,也有流传至今的端午龙舟节。镇区范围内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查济古民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故居,也有安徽省最大的水力发电站陈村电站。该路既注重亲山近水、路景交融,坚持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为先决条件,打造“显山露水、自然交通、乡村野区”的生态景观。同时为带动桃花潭镇旅游产业作出巨大贡献,如推进民宿、农家乐、采摘园、农村土特产等发展建设。美丽农村公路网越织越密,越织越好。
泾县依托“四好农村路”,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多次承办马拉松、自行车赛、龙舟赛等重大赛事,吸引全国各地的选手前来参赛,赢得了广泛赞誉。2023年4月,“第四届全国美丽公路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在泾县召开,极大地提高了泾县农村公路的知名度。
如今在泾县,“旅游路上赏风景,产业路上谋发展,资源路上促转型”正变为现实。“我们将以现阶段交旅融合蓬勃发展为新起点,充分挖掘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争创FA01青弋九华风景道(泾县段)国家级旅游风景道,将桃花潭、皖南川藏线等景区串点成线,构建“多景点支撑、多板块协同”的旅游格局,全力推进“交通+旅游”的绚丽蝶变。”泾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曹建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