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代表市海事中心参与本次“市交通运输局在‘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中我要做的一件新鲜事”的大讨论活动。
水路运输有着运量大、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势,是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运输形式。我市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东与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湖州市接壤,北与芜湖、马鞍山相邻,目前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已完工,芜申运河全线达到III级航道标准,水运发展势头强劲。以水运高质量发展助力交通强市建设,成为我们每一个海事人努力前行的方向。作为一名海事新人,如何做一件新鲜事让我思考良久。站在自身角度上,我认为提升个人能力为日常工作提质增效是一件新鲜事,创新思路以助力水运发展也是一件新鲜事。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对于水路运输行业的理解和认识,谈一谈如何以“提三力”、“四坚持”助力发展新格局。
一、以“提三力”助力工作提质增效
(一)提高落实力,在真抓实干中增强工作实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只有在日常的工作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将领导交代的工作高质高效完成,才能够不断为水运领域建设添砖加瓦。我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领悟力,练就“一身硬功夫”,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劲,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二)提高创新力,在求真务实中锤炼工作方法
创新精神不是科研工作者的专利,也是我们每一位机关工者的职责。我将以敢于发问、敢于创新、敢走新路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与时俱进勤学习,用先进的理念武装头脑,将创新精神与业务办理相结合,在坚持守正的同时,讲究工作方法,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在信息材料编写中,多思多练,在文字的思想深度、表达力度、内容结构上下功夫,争取展现出新气象。
(三)提高服务力,在兢兢业业中践行初心使命
作为水运发展作科的一员,服务水运企业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日常工作中,我会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企业办实事。同时,增强善于服务的能力,做到服务有方、服务有度、服务有效,以即时即办、短时能办为工作标准,严格避免重程序轻实效的问题发生,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以“四坚持”创新水运发展格局
(一)坚持域内与域外联通
一是航道要联通,航道是水运复兴的重要前提。我市航道目前仍存在等级低,航道设施不完备等问题。需要抓好骨干航道升级扩能,加大与部、省的对接争取力度,在项目建设计划和资金安排上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视野要联通,我市水运区位优势明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我们要对标长三角和省内周边地市水运发展创新体系,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模式,结合我市水运实际实现水运产业转型、升级、应用。
(二)坚持发展与环保同频
一是推进港口及岸线资源整合,港口是衡量一个城市水运能力的重要指标。按时完成港口码头建设,完善港口布局,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二是发展绿色水运,优化水路运输结构,推进公转水、散改集,鼓励港口企业、航运企业、物流园区加强合作,培育运输航线,加强引导新能源在水运行业的应用,提高港口绿色化水平。
(三)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
一是监管系统化,坚持业务和执法融合,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动态监管和结果运用,促进企业立信为本,守信为荣,诚信发展新格局。二是服务广泛化,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行业政策宣贯,根据我市不同企业的经营模式,制定动态服务清单;优化金融环境,结合信用评价结果联系金融机构提供特色金融服务。
(四)坚持扩能与数字并进
一是引导企业增产扩能,着力破解与个体经营者拼设备、拼成本的低层次竞争窘境,推动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深化改革,促进龙头水运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小水运企业做专做精做特。二是借用数字信息技术,推进全市水路运输信息互联,提供资质资格、认证认可、通关查验、违法违章、信用评价等一站式综合信息查询服务,保障水运安全。
二十大报告结尾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和水路运输领域的建设者,我将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建设交通强市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