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四力工作

争创唯一 知行合一 ——市交通运输局在“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中我要做的一件新鲜事

发布时间:2023-07-18 08:20 信息来源:市交通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从政研室到办公室,变的是身份、岗位和工作地点,不变的是初心、尽责和创新意识,结合自身和岗位实际,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汇报在“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中我要做的一件新鲜事,其中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知行合一”。

一、锚定“知”,做到文字业务应会尽知

一要打破“懂业务,但文字不精”的窘境。交通部门涉及交通项目建设、运输服务保障和行业生产安全等诸多领域,长期从事业务工作的交通干部,在参与一个又一个交通建设项目和指导一次又一次的具体实践中,对项目情况、业务流程、行业难点等十分熟悉,但在文字水平上略有欠缺,这也是其他部门存在的共性问题。关键是囿于“把业务工作干好就行”的旧思想,说到底,在于思想还未解放。去年开展的“我与长三角中心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共成长”和正在开展的“在‘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中我要做的一件新鲜事”大讨论活动,正是克服“懂业务,但文字不精”窘境的有效路径,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

二要摆脱“会文字,但业务不熟”的困境。文字材料质量高不高,主要是文笔,关键还是业务熟悉程度。因为交通这个大部门,业务科室多、项目分类强、复杂程度高,很难做到对各科室具体业务工作情况都熟悉。同时,业务科室报送的材料内在逻辑性强,倘若不明情况机械地删繁就简,或左带一句右放一句,势必造成句不达意、断章取义。所以对于文字新人,一定程度上存在“只好复制”、捋顺语句、修改格式、“不敢改动”的无奈。作为一名交通新人,首先要多看多问多练,其次要多发现多积累多总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常跑项目现场,在此基础上,通过日积月累、经常打磨,方能摆脱“会文字,但业务不熟”的困境。

三要攻克“能干事,但创新不足的逆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自古以来就是稀缺品,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工作质效不断提升的必备品。“把事情做好”是基本,“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和“怎样把做事效率提高”就涉及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我们不能陷入“这件事情过去都是这么干的”思维定式,有些的确是先进经验,但有些却是“躺平”借口和因循守旧的说辞。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只有转变“能干事不代表完事”的观念,经常思索手头工作“还能怎么干”的新方法,方能攻克“能干事,但创新不足”的逆境。

二、立足“行”,做到创新工作知难而行

激发“不由自主”的创新热情。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有激情热情,作为具有特殊性的创新工作更是如此。办公室工作事情琐碎、任务繁重,但很多工作都有律可循,作为一名办公室新人,我应自主积极地发现手头工作和其他事情的规律,及时记录、深究、总结油然而生的创新灵感,饱含激情热情去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强化“不怕出头”的创新精神。有人说,枪打“出头鸟”;我认为,创新工作就要敢做“出头鸟”。各行各业的创新都是建立在多次的失败和不断地优化过程中,都是一个又一个“敢出头”的人将想法表达出来、方法验证出来的。其实每个人在工作当中,都有针对性的创新想法,可能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原因,有所顾虑,从而导致创新想法也只停留在想法就戛然而止。为此,我们要将“三路三劲”中的拼劲闯劲融入到交通创新工作中去,转化为“不怕出头”的创新精神。

探索“不甘落后”的创新举措。创新只是流于形式、浮在纸面,要用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实在举措说话,这在交通行业充分彰显,从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五一交通联播”活动,到宣城交通“三路三劲”大道乐章主旋律,又或是交旅融合、司机之家、美丽驿站等等,都是交通行业创新举措的鲜明案例,取得成效非比寻常。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大力发展运输产业经济是顺应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仍有很多已知还需总结完善、未知还需摸索前行的好路子好方法需要提炼和提出,进而助力交通产业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

巩固“不可逆转”的创新成果。回望过去,我们取得了很多交通成就,特别是对于创新成果,更需强化巩固,让其不断向前发展。最好方式是不断地应用、持续地创新。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单位落地郎溪县、我局在全省范围内首先利用TOCC测算重大节假日交通流量等上半年40项创新成果,成绩斐然,但需巩固。比如,农村公路品质提升需要持续进行,还需创新养护技术,做到绿色低碳、节约成本,TOCC也将扩大应用场景、加快数据互通等,让创新成果“持续跟进”“不可逆转”“接踵而至”。

三、牢记“合”,做到文稿撰写不谋而合

一要想明白,缕清思路框架。撰写的文稿要让自己没疑问、耐得住他人究、经得起领导看,想明白写什么很重要,必须做到平时多看优质文稿,提升“看题就会”的本领,防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此外,建立全文框架,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以规范形式、严格内容的要求下发通知,做到精准指导,让各单位和科室报送的材料更精准更想要,进而根据框架完善内容。办公室业已尝试,虽有“苦头”,但更有“甜头”。

二要说清楚,避免不知所云。撰写的文稿要内容厚实、文风朴实、情感真实,说清楚每件事很重要,必须做到基础坚实,知晓每件事情的内在逻辑性,并在完稿后多读多改,让文稿通俗易懂。之前在政研室跟班学习时有所体悟,上会的讲话稿、下发的合订稿都是在三到五人的分工协作下核验校对,绝不能有错字和语句不通顺。

三要讲重点,不能泛泛而谈。撰写的文稿要聚焦热点、晒出亮点、直面难点,突出重点讲关键很重要,必须因时因势理清枝和干、缓和急,切勿文字堆积,产生“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的副作用。就比如,交通局的半年工作总结,省厅要求我们控制在2页纸内、市委要求我们控制在4页纸内,我们内部最终的在14页纸,但各科室报送的累计有40页,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否则就是泛泛而谈、没有重点。

四要写到位,保证掷地有声。撰写的文稿要让人看得懂、有人记得住、关键用得上、还能传得开,写到位能满意很重要,必须分析入木三分、总结恰到好处,以“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思维说成效、讲问题、提要求。适当要用事例和数据作比较。比如,在汇报材料中提到宣城市高速公路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时,我们是4.1公里/百平方公里,就应具体给出全省平均水平是多少(3.9公里/百平方公里),不能单讲宣城高;再如,办公室在撰写亮点工作上半年总结时,提到在《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上稿129篇,也给出了去年同期是54篇,同比增长139%,没有单讲今年干得好。我想,文稿中拿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就是掷地有声的重要表现。

四、坚定“一”,做到履职尽责始终如一

一要心中有责,做“找苦吃”的年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告诫广大青年朋友要学会“自找苦吃”。我认为心中有责,一个是岗位职责,更重要的是责任心。4月份我才回局里不久,当时听到会上通报第一季度加班情况,心有所触、有些震惊。也听人说“有时遇到急事要事,为确保完成工作,不得不主动加班”,我想“不得不”三字就已完全体现心中有责和“自找苦吃”。

二要眼里有活,做“肯用心”的年轻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认为眼里有活,不仅是简单的、明面的事情,还包括系列的、隐藏的事情。比如,领导问我们他第二天有没有会议,那么作为“眼里有活”的人,就不能只回答“有”或者“没有”,有的话,得汇报会议主题、时间、地点、是否需要发言、哪位领导主持以及穿着要求等;没有的话,得汇报行程安排是什么、去哪调研等。所以,我认为只要肯用心,就能做到“眼里有活”。

三要手上有招,做“干成事”的年轻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我认为手上有招,前提是能转变思想,然后能有工作干劲。作为一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工科生,以前是万不会想到参加工作后要到办公室写材料,但领导有安排,我就要转变思想,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保持工作热情,多思考总结干事方法,学技能、提本领,努力做到“文出我手无差错”。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争创唯一”为目标,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围绕个契机”,服务五大发展汲取“三路三劲”精神涵养,不断“一城五区”创唯一、“交通强市”争第一和“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壮丽实践中贡献微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