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运通执法APP轨迹定位,现场查获皖PB6648非现场案件未处理车辆,车主承诺本周前来处理案件”。
“目前我在交警交通大脑中心,皖p18320车辆定位在宣十线,请二大队执法人员前往处理”。
两则短短的信息发在非现场执法工作群内,这是执法支队日常执法工作的剪影,更是科技在执法领域应用的缩影。近年来,宣城交通执法支队将科技执法作为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的着力点,打造“线上+线下”执法,畅通一线执法“最先一公里”,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极大提升了执法成效,实现了“三个率先一个突破”。在全省率先完成超限运输短信提示功能;全省率先办理水上非现场案件;全省率先实现超限运输视频证据自动采集;部门数据综合利用取得新突破,反向安排人员进驻交警支队,利用“交通大脑”协助精准查处车辆,现场查获90余台车辆,办结非现场案件140余起;利用公安车管信息排查车辆营运状态、排查注销报废车辆。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深化,提升执法数字化、智能化治理能力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部门的重要方向,也是推进交通执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围绕“在市交通运输局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中我要做的一件新鲜事”这个主题,工作怎么干,自已怎么办,我将带着问题思考和探索,向着目标出发和远行,用实干和实效,助力交通执法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市提供执法保障。
一、“科技+应用”实现执法效能新提升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路政执法方面。开发使用“路政巡查信息化系统”,利用无人机,车载传感设备对所辖国省干线进行路政巡查并自动生成巡查日志;升级非现场治超平台,深化智能取证和辅助执法系统,增强分析统计功能。运政执法方面。积极协调,取得网约车平台派单数据,开发车牌比对系统,第一时间掌握非法网约车数据,彻底解决网约车监管难题;积极协调公安交警部门,定期梳理行驶里程异常的车辆数据,形成疑似非法营运车辆数据库,精准打击非法营运。水路执法方面。在前期基础上,扩点拓面,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化航道、绿色码头、TOCC、船舶AIS自动识别、船载VTS等系统,推进水路科技执法全覆盖。
(二)从“一个点”到“一盘棋”。深化科技应用,从路面查处转变为综合施策,从事前监管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借助“车辆锁定”“企业责任追溯”“失信联合惩戒”等后续追踪手段,从“前方查处”转向“后台追溯”,改变以往路面执法“查扣——处罚”直线单一执法过程,实现“事前防”“事中管”“事后追”的闭环执法过程。由单一的实施处罚转变为“法规告知、违法提示、限期整改、轻微免罚、承诺轻罚、严重违法重罚”等全程执法。
二、“学习+实战”实现执法能力新提高
“大干交通”说的是方法,路径,在更高的起点上以“三敢四要”精神和标准,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体现的是作风,责任和干劲;”干大交通”说的是定位,目标和追求,要把宣城放到服务长三角、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去考量,体现的是格局、眼界和担当。作为青年同志,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更要有“水滴石穿、石杵磨针”的韧劲。具体来说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做勤于学的“求知者”。“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坚持学习先行,今年重点以完成“一次支部讲课、参加一次评比、练就一手写作技能”等“三个一”任务提升自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学习掌握行政法律法规,学习应用交通行政执法知识,培养法治思维。本着“干什么学什么”,学习科技执法知识,将在用的非现场执法系统、交运通、远程不见面案件办理系统学懂弄通,熟练运用。
二是做善于思的“创新者”。工作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离不开日常工作中的思考、实践和积累。“厚积才能薄发,深耕才有繁花”。工作有进展有突破时,要思考总结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对其他方面能不能有所帮助;工作遇到瓶颈走了弯路时,要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撷取好的灵感和想法,成为优化工作方式方法的新思路好点子。要多取经,多和一线执法人员打交道,了解运用科技执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中解难题,在实践中开思路。
三是做笃于行的“实干者”。“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坚持在交通执法、安全稳定、专项行动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自己。参加各大队现场执法,了解案件办理流程,掌握科技执法全过程,增强实践能力。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理念,坚持说了就干、干就快干、干就干好。坚持“日清、周了、月结”,确保手中工作清仓见底。坚持提前意识,对各项工作,只能提前,不能延后,要预留出研究和思考时间,以以快节奏实现高质量。
奋头为楫,不负青春。作为一名交通人,我将牢记责任和使命,坚守初心和恒心,不断提高“四力”,与建设交通强市共成长,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