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我国向世界庄严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策背景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包括: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积极引导低碳出行等。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提出开展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具体内容包括: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综合上述文件要求,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作,尤其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立足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以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引领,以节能降碳为方向,以交通运输工具装备新能源化和能效提升为关键,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优化运输结构、提升运输组织效率、加强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加快形成结构合理、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提供行业支撑。
二、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思考
结合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实际,借鉴外省市先进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锚定“一个目标”,践行绿色低碳环保出行新理念。锚定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提升目标,持续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网络,构建基本线路、定制线路、特色专线、城乡线路等组成的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体系;科学设置公交专用道、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等设施,推进公交智能化系统建设,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打造一体化公众出行服务平台;积极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规范发展共享单车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鼓励和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出行方式,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出行理念。
(二)着眼“两个方面”,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新网络。一方面加快城际充换电、加气、加氢基础设施布局。新改建服务区、客货运枢纽同步建设或预留充换电、加气、加氢基础设施,已建服务区、客货运枢纽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充换电、加气、加氢基础设施改扩建。另一方面推进城市充换电、加气、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创新信贷及保险对充换电、加氢站运营企业的支持,给予建设运营补贴,在物流园区、大型卖场、末端配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点位建设充换电、加气、加氢基础设施,形成完善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三)突出“三个领域”,推进道路交通运输工具新转型。一是推广新能源公交出租车辆。争取出台购置补贴、税费减免、停车优先、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扶持性电价等政策。二是推广新能源重型货运车辆。争取国Ш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补助政策出台,加快淘汰老旧车辆;探索新能源货运车辆高速公路通行及停车差异化收费、路权优先,提高新能源货运车辆使用便捷度。三是推广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优化便利通行条件,适度放开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在市区的通行权,设置新能源物流车专用停车位,给予限时免费或优惠停车,积极争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加快新能源物流车的推广应用。
(四)聚焦“四个建设”,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新体系。一是推动低碳高效客运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路、铁路、航空、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与综合交通枢纽高效衔接,优化客运组织,引导客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开展“一站式”联程运输服务,逐步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二是推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快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支持农村物流企业与客货运站联合共建站点,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促进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资源整合,发展新型农村物流模式。三是推动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不同交通方式间环保效能差异大,柴油货车、内燃机车(以柴油为动力的火车)、大型船舶单位周转量的碳排放量分别为0.1553千克/吨公里、0.0077千克/吨公里、0.0072千克/吨公里,公路运输单位周转量的碳排放量将近是铁路、水路运输的20倍,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做好“公转铁”“公转水”工作,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例,减少污染排放。四是推动货运物流平台信息化建设。加快货运物流信息平台搭建,促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鼓励大型工矿企业开展无车承运业务,利用货运资源优势整合社会货运车辆,提高物流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