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得益于网络建设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升级换代,“共享经济”的概念从开始萌生、流行直至不可或缺。由此,交通运输新业态应运而生,它是指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通过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的创新,整合供需信息,从事交通运输服务的经营活动,包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汽车分时租赁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城市交通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交通出行方式,给生活带来便利。同时,随着行业规模扩大,交通新业态以工作时间灵活、准入门槛较低、收入较高等特点,吸纳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截至3月份,全国各地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共达522.9万本。中物联发布的《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也显示,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货源的货车司机占比超四成。
目前,我市网约车平台公司获批14家,9家平台已开展业务经营,发放网约车许可证1200余辆车,3200余名驾驶员获得了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全市日均订单约2万单,从事过网约车工作的人员约有4万余人。网络货运企业,我市共有16家,现有4家企业正常运营,累计注册货车9.8万余辆,注册司机约10万余人。平台的发展为扩大居民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抽成比例过高、监管手段缺位等问题,司机越挣越少的例子不时见诸报端,广受诟病。除了各平台自身需要加强管理,新业态下行业监管也需要转变思路,帮助行业在社会扎根成长。
(一)以“新理念”探索“新路径”,行业建设展现“新”面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党的引领。我市出租车行业通过建立“我的车 放心坐”党建品牌,成立“共产党员岗”车队,让行业面貌焕然一新,暖心事迹不断,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宣城出租车行业的文明新风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网约车行业可以学习借鉴。这不仅能及时向企业传递“党的好声音”,送去党组织亲切关怀,帮助解决困难,还能增强企业对“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认识,不断拓宽党建工作辐射半径。而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组建难、党员管理难等问题,可以在摸清新业态从业人员党员底数的基础上,采取党员基数多的单独成立党支部,或者联建方式成立行业联合党支部(比如:万顺、滴滴成立了党支部,其中万顺是我市新业态和新就业领域第一个党支部),做到应建尽建、能建必建,让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在新业态新领域进一步延伸,切实在新兴领域中把党旗扛起来、作用强起来、形象树起来。党的组织覆盖了,如何做到党的工作覆盖,发挥党组织作用至关重要。通过以点带面方式,持续深化“大党建”理念,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与行业管理同步谋划、一体推进,建设党员模范车队,树立行业标杆,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规范经营,自觉提升行业文明服务水平,塑造诚信友善的行业新面貌。
(二)以“新体系”保障“新治理”,行业发展催生“新”动能。
新业态的兴起得益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在交通领域的不断渗透,通过大数据重构供需链条,实现快速匹配。新业态跳出了固有的发展模式,也对行业监管提出了新要求,“专人专事”的传统工作方式已经无法解决新的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各单位之间的合作机制尤为重要。交通运输部会同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并组织主要平台公司开展宣贯,多次联合约谈相关企业,督促落实主体责任,公开抽成比例,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我市也建立了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联席会议制度,提高行业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促进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是,新业态发展下的常规治理也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而是需要企业、社会组织、民众个人等多方的合作治理。企业应当提供更高质量的共享单车和网约车服务,及时配合政府提供相关数据信息。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应当主动参与到新业态的发展和治理中来,提供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特色产品,建立行业标准和制度。同时,积极利用“12328”集中民智,将群众的反馈作为监管的重要依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府向其他治理主体分散治理权力后再进行信息整台,其他主体也能发挥各自能力与优势,即构建“1+n”多元治理体系,催生新业态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三)以“新优势”激发“新活力”,行业服务赋能“新”未来。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服务,更需要政府把稳发展的脉搏。一是建立服务联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搭建“新业态服务联盟”,将政策咨询、业务指导、服务保障、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各类服务功能融入孵化基地,着力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开放式、共享式、一站式综合服务,有效凝聚新业态群体力量。二是建立服务站点。持续推进司机之家建设,着力解决广大司机“就餐难、停车难、如厕难”的“三大难题”。除了提供基础服务外,因地制宜建设充电桩和党建特色功能区,为司机提供“七个一”标准化组织生活套餐,让司机利用为车辆充电的空闲时段轻松学习,让车和人都“满电上路”。三是建立服务工会。目前,我市已成立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网约车巡游车行业工会联合会,网约车司机已有200余名入会,仍需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对新业态新群体的覆盖面,不断强化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在助力交通运输新业态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充分激发新就业群体的新活力,发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长时在线的优势,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的新思路,推动服务资源有效整合、集中下沉,让新业态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创建共享共治共赢的社会治理新未来。